close

不過我們所處的職場畢竟不在雲霧嬝繞的台灣百岳,也不在幾千公里外的喜瑪拉雅山,一切都還是得回到職場的現實裡才是我們能掌握的智慧,所以這裡先重新整理一下那些山山水水的不同境界在職場上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別讓那些微言大意給衝昏了頭,搞得自己不上不下地徒增困擾。

 

引用這些山山水水的不同境界雖說是比喻上的方便,實務上卻與職場上最主要的幾種思維模式巧妙地契合,分別是對應在「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正向思維模式,對應在「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逆向(或反向)思維模式,以及對應在「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的順向思維模式;這三種思維模式在層次上並沒有絕對的高低之分,在成就上也不必然的地壁壘分明,甚至同一個人在面對不同事務時,也可能會以不同的思維模式來決定他的行為,以下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三種不同思維模式的核心價值觀以及行為特徵,更重要的是在其中去發掘自我的定位以及與環境間的相對關係。

 

首先是正向思維模式,這也是職場上絕大多數人所歸屬的類型;這個思維模式是對應在大多數人對特定事務或議題的認同方向,也就是說,他們對特定事務或議題的認知或判斷是來自於大多數人的價值觀,當你與大眾的方向一致時,你遭遇質疑或挑戰的機會也就比較少,獲得回饋與鼓勵的機會也比較高,你可以從群眾中獲得學習模仿的機會,也可以結合更多志同道合者的力量朝你看得到的目標前進,這不但有助於建立自信心,更能強化行為的正當性。

 

這個類型的族群安定性高,具備高度的團隊秩序意識和普世價值堅持,適合做為職場穩定能量的來源及日常運作的基礎,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成長與學習過程具備明確的可循脈絡,只要透過系統性的發展和訓練,就能有效地被發展成職場上相對可被預期的產量,因此適合做為職場的核心背景。

 
   

相較於正向思維模式,逆向思維模式的族群就是職場上的少數民族;這個思維模式是對應在職場大多數人認同方向的對立面,並不是說這個族群特意要與主流想法唱反調,而是他們習慣透過對主流價值的檢視與懷疑,去找尋不同的多元或操作空間來證明自己超越眾人的價值;因此這個族群的職場生涯充滿了質疑與挑戰,獲得回饋與鼓勵的機會不多,不過一旦獲得回饋或鼓勵都是巨大而豐厚的,而這些巨大而豐厚的回饋或鼓勵也往往是支持這個族群持續反向或逆向思考的動機。

 

這個類型的族群雖然安定性不高但爆發力十足,他們具備高度的批判精神和職場賽局意識,適合做為職場創新能量的來源和特殊運作的觸媒,這類型的族群同質性不高,系統性發展與訓練的效率不佳,但是好處是他們的自我成長動機很強,同時自我成就的慾望也高,因此適合做為職場的鯰魚,或者刺激職場成長,或者自己成為職場一霸。

 
   

相較於正向與逆向思維模式,順向思維模式的族群是職場上的鳳毛麟角;當正向思維隨著職場上多數人的主流方向運作,以及少數的反向思維迎著職場主流方向去逆向操作時,順向思維模式看似在原地轉來轉去游移不定,但它卻既能與正向思維的族群一丘之貉,也同時能與反向思維的族群狼狽為奸,有的時候讓正、反兩個族群相濡以沫,有的時候也讓他們勢同水火,他們不需要透過能力和價值來證明自己,因為能在任何職場環境生存就是他們證明自己的最大功勳。

 

這個類型的族群或者你不易感覺他們的存在,或者感覺他們無所不在,他們精於各種機會成本的算計及環境氛圍的營造,他們是職場上各種合理化過程的操盤者,也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這類型的族群同質性高到如出一轍,但卻完全無法系統性發展與訓練,要成為這的類型的族群,除了專業、經驗外,還需要天份及時運,如果他不是企業或職場的領導者,多半就是職場無法清除的沉疴

毒瘤。

 
   

在這三種思維模式中,你能判斷你是屬於哪一種嗎?實務上,從正向思考到逆向思考,從逆向思考到順向思考,在能力發展和經驗累積上它只能循序漸進,因為逆向思考的能力和經驗是來自於正向思考,沒有足夠的正向思考歷練,是不足以支持逆向思考的能力發展;同時,順向思考的思維是取決於對正向思考與逆向思考的判斷與掌握,若不是對兩者都能爐火純菁地精確拿捏,又怎麼能達到遊走兩者之間的境界呢?

 

另外,人的天性本質或有不同,有些人天生適合正向思考,就算這部分的能力和經驗已經發展得很完整了,也不會轉變為逆向或順向思考的模式,即使刻意要求自己改變,往往會在實際做法和內在邏輯間產生衝突或落差,反而變得格格不入;同時,有些天性本質適合逆向思考的人,在正向思考階段會發展地很不順利,但卻又沒有足夠的能力脫離這個層次,便在這個層次一職載浮載沉,鬱鬱不得志,因而失去累積逆向思考的能力。

 

當然也會有些例外的狀況,讓極少數人可以跳脫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就透過絕對資源的優勢,取代過程中能力與經驗的累積,不過這部分當然也要是當事人的天性本質而定,若不屬於逆向或順向思考的人,再有多麼絕對的資源優勢,也無法發展出那種思維模式。

 

不論是正向、逆向或順向思考模式的各類族群,都有他們各自的行為模式及成功之道,關鍵還是在於你能否找到自己在職場的定位,善用自己的特質與思維模式,將環境條件和個人的能力、特質去做有效的結合,透過精確地掌握你和周遭環境間的相互關係,讓背景環境成為成就你的助力。

arrow
arrow

    zzzmmm的後花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