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千禧年之後的幾年中,許多新穎有趣的電子商品如雨後春筍般地紛紛問世,舖天蓋地的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型態,也改變的市場與職場的運作模式,為了多方了解這股無法預期結果的趨勢和脈動,以及未來任何行為模式的可能改變,我必須經常身先士卒地擔任這些電子商品的市場白老鼠,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地,就是堆滿書房、辦公室的各式充電器、電池或一些相關配件;因為不同的電子商品都有不同的設計規格,因此絕大多數的電子商品都有自己專屬規格的配件,即使同一個品牌廠商所生產的不同商品也是如此,彼此間多半無法搭配使用,因此使用者常常會搞混什麼商品該搭配哪個充電器或電池。

 

也許對這些廠商而言,週邊的配件也是商品的延伸,消費者在購買電子商品主體時,也得一併對週邊配套買單,因此消費者每換購一次商品,連帶地也必須將週邊配套跟著換購一次,換句話說,你會因為更換主商品而必須連帶丟棄相關配件,當然也可能因為相關配件的供應取得不足而被迫更換主商品。

 

印象最深的是一個知名的日系手機品牌,向來都以它的影音表現著稱,但是它卻堅持自己獨有的耳機插槽,對於耳機這個早已發展成熟的商品產業來說,絕大多數的耳機輸入端子規格都已趨於一致,多數音響、電視、手機、電腦的製造商都依據這個這個一致的規格去製造它們的耳機插槽,唯有這家日系手機廠商,堅持一定要用它們生產的耳機才能在他的手機上使用,因此讓許多高品質的耳機無法適用在這個品牌的手機上,以我為例,當時便因為耳機選擇的因素而放棄這個品牌的使用。

 

聰明的業者,總是想得出問題的解決方法,很快地就有業者發明了一對多的充電轉接器,這個充電轉接器擁有十數個不同規格充電器的插槽,幾乎任何坊間看得到的規格,都能透過這個轉接充電器來運作,因此曾經一度在辦公室出現過一個轉接充電器上,延伸出至少七、八個電子商品在進行充電;沒過多久,USB的出現,瞬間解決了絕大多數的規格問題,廠商將USB定義為各種外接裝置的統一規格,各種週邊配備幾乎都可以透過USB與主商品相互傳遞資訊,以往特定商品只能適用特定配件,或是特定配件只能適用特定商品的困擾幾乎不復存在,消費者獲得更多的自主空間去搭配自己需要的商品或配件,同時也獲得的相對經濟的成本條件,進而刺激更多的消費。

 

在職場上,我們也常看到許多職場工作者只能在特定背景下才能發揮水準以上的品質或能量,這些特定背景可能是特定的主管、下屬、系統、文化或產品等,或者許多企業或職場也認為只有具備特定背景或特質的員工才符合他們的標準,這些現象就如同進化未完成的產品線一般,徒增企業或職場工作者的困擾。

 

對於企業或職場而言,因為它們挾資源的優勢,可以好整以暇地在眾多候選名單中挑選符合自己產品規格的人才,頂多是多耗費一些時間,多支出些成本,甚至是多浪費一些市場優勢;但是職場工作者就不一樣了,多數職場工作者都沒有好整以暇去挑工作的本錢,不論是經濟壓力、年紀壓力、甚至是世代汰換的壓力,職場工作者要是在一波浪潮中沒能掌握到趨勢,整個職涯便可能從此載浮載沉,因此職場工作者必須要摒棄規格的概念,讓自己成為職場上的USB,可以適用在任何職場環境裡。

 

什麼是職場上的USB呢?職場是個由諸多人、事、時、地、物所構成的環境,要讓這些人、事、時、地、物如預期般地發揮產能,關鍵在於如何將它們有效地串聯起來運作,而這個運作機制的串聯,就是我們在職場上定義的組織;有效的組織讓每一項進入職場的人、事、時、地、物都能快速進入運作狀態,讓每一項人、事、時、地、物都能適才、適性、適所地發揮該有的產能。

 

但問題是,對於多數職場工作者來說,組織是主體,自己是客體,除非你具備無可替換的關鍵產能,讓整個組織必須圍繞著你來運作,否則組織該建置的是符合大多數職場工作者的規格,讓每一個進入組織的職場工作者,都能在組織裡找到串聯、運作的必要規格,快速地自己發揮即插即用的產能。

 

職場的USB,就是組織運作的必要規格。要了解組織的必要規格是什麼,職場工作者必須先搞清楚幾個關鍵的相對關係,第一個相對關係是職場與組織之間的相對關係,職場與組織是兩個關係微妙的概念,職場是由許多人、事、時、地、物所共同構成的環境,組織是讓這些人、事、時、地、物有效串聯運作的架構,因此職場對組織具備選擇性,不是每一個組織都能將該職場資源的效能極大化,換句話說,組織也對職場具備選擇性,因為同樣不是每一個職場的資源都能讓每個組職發揮最大的產能;了解職場資源與組織運作的相對關係,才能讓職場工作者聚焦在職場對組織的需求上,進而協助組織創造在職場上的關鍵價值,能創造組織在職場上的價值,才能創造自己在組織裡的價值。

 

第二個相對關係是組織與職場工作者之間的相對關係,對於每一個職場工作者而言,都是職場諸多「人」這個資源的其中一項,職場工作者一方面將自己的能量貢獻給組織,成為組織在職場中有效運作的元素,一方面又透過組織的運作,讓組織來開發自己這個職場資源的潛在價值,讓自己成為組織在職場中的績效;換句話說,組織與職場工作者是一種利益互饋的相互關係,組織的天職在於創造職場工作者的價值,職場工作者的職責也是在於創造組織運作的價值,當兩者任何一端開始啟動時,這種利益互饋的循環就會展開,相反的,當任何一端有所質疑時,這個循環便會中斷,甚至是反轉,將各自的負面能量反饋對方身上,進入負面循環。

 

隨著科技化與全球化的趨勢,職場上各種型態組織的同質性愈來愈高,做為組織運作的主體,人才所需的規格也愈來愈趨於一致,所謂的人才的規格指的並非是能力、背景或專長,而是態度、執行力和遠見,前者的需求隨著時代的演化而愈來愈廣,後者的需求隨者時代的演變餘愈來愈專注。

 

職場工作者的規格需求,最主要是因應現代職場的組織運作特徵,在過去二、三十年的演變中,呈現出三個非常迥異於以往的特徵,而這些特徵在可預見的未來仍然沒有絲毫改變的傾向,第一個特徵是要能和國際接軌,毫無疑問地在現代職場上,任何一個來自千山萬水外的改變,都有可能劇烈地影響到組織的運作模式,甚至是生存,當然身為組織一員的你自然也無法置身事外,因此你可以主動地透過組織的運作去串聯職場上的資源,讓自己具備國際接軌的能力與視野,也同時強化組織的國際接軌能力,這需要態度、執行力與遠見;否則當組織失去國際接軌的優勢,你也會失去國際接軌的能力,一旦組織失去市場競爭力,職場工作者也必然會是去職場競爭力。

 

第二個特徵是要能跨領域合作分工,全球化的資源能量改變了過去市場發展進程,各式各樣新型態的市場發展模式爭相問世,不同產業運作、不同商業模式、不同市場機制都在瞬息間快速整合、競爭、淘汰、轉型,新的需求創造新的市場,新的市場創造新的商品,新的商品需要新的商業模式,新的商業模式需要新的產業合作,因此組織的下一步會去發展什麼市場、開發什麼產品、或與什麼產業合作,沒有人能在今天預知,組織能做的是做好與任何對象合作的準備,一旦改變發生,便要在最快的時間內讓自己就定位,更重要的是也讓合作對象就定位,才能有效率的讓合作發揮預期效益。未來的組織運作需要的不僅是功能、效率傾向的能力,真正的關鍵是在是否具備跨領域的包容性協調性,具備愈強的市場合作能力,才具備整合市場的能量,這同樣需要態度、執行力與遠見。

 

第三個特徵是要能整合運用多元資源,現在的世界已經是資源合作的世界,未來更是如此,快速的經濟輪動和產業循環侷限住企業的發展與獲利週期,企業必須在有效的時間裡快速建置或佈局自己的核心資源,也許輪動和循環的背景環境不一定讓企業有足夠的時間獲利,但是有效的核心資源卻可以保全與其他市場或產業的合作條件,創造或延續獲利的機會,企業有機會延續獲利的機會,就代表生存的機會被延續;因此,具備整合其他資源的能力,或是在被整合時的永續生存能力是現代組織的關鍵能力,要具備這樣的能力,還是需要態度、執行力與遠見。

 

當一個職場工作者具備的這些規格,就能快速地在任何組織中找到組織對職場的價值,相對地也就是找到自己對組織的價值,這就是職場工作者的USB,有了國際接軌、跨領域合作分工和多元資源整合的態度、執行力與遠見時,你就是組織的價值,當組織的運作必須圍繞著國際接軌、跨領域合作分工和多元資源整合運行時,就代表組織必須圍繞著你來運行。

arrow
arrow

    zzzmmm的後花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